第145章 那不是我大哥吗?
崇祯十七年四月十五,天津监国行在,被装饰的金碧辉煌,不止是行在,整个天津都是红红火火。
黄色的绸缎挂满了“大殿”,红色的绸缎布匹挂满了大街小巷、街坊、牌坊。
满大街贴满了红纸,写的不再是监国千岁,而是万岁。
本就挤得满满当当的天津城,现在三十万军民站满大街小巷,乃至在家开门开窗呐喊。
欢天喜地的比的上当初顺军进北京了。
天津城塞进三十万军民,本就快没落脚的地方了,这密集的欢呼起来,那是地动山摇。
百官护卫之中。
朱慈炯出场登上祭坛高台的时候,整个天津都是爆发着地动山摇的:
“监国万岁!大明万岁!”
说真的,真正体会过闯王来了纳粮之后,这些从北京就跟着跑,家中都有子第在郑家军的三十万军民,是真心为大明欢呼,为监国欢呼的。
百官最前列的三位内阁阁老没想到这个流亡朝廷这么得人心,也没想到匆忙登监国之位,还真有人来贺的。
至于阁老怎么多了一位,那就是原天津巡抚冯元飏了,冯元飏的忠心那是天地可鉴,他入内阁,是人心所向。
继位监国虽然不是继位登基,但整个流程还是很繁琐的,要祭天,祭地,祭祖宗,之后还有接受百官朝拜,地方官乃至外使来贺。
这个地方官与外使来贺,本来是最担心的。
可如今进行到这一项的时候,却反而没有那么担心了。
“宣原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五省总督陈奇瑜勤王义师觐见!”
一位颤颤巍巍,实际只有五十看起来却比七十的李邦华还老的老人亦步亦趋的走了过来,也不知道是确实身体如此,还是激动的。
陈奇瑜,曾经差点要了李自成的命,差点平定了流寇的人,也是历任专门惩办流贼总督中,立下过赫赫战功的人。
虽然比不过曹文诏、卢象升、孙传庭等总督,最后还落了个晚节不保,但怎么说也是历任专门惩办流贼总督唯一存活,且没有背叛大明者。
其实陈奇瑜最后会做出推卸责任的事,实际上也是怕了,因为他的前任就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
崇祯要杀你,可不管你之前有多少战功,有多么的忠心,只管你这次是不是犯错了,或者是他崇祯需不需要你来为他背锅。
可哪有人永远不犯错的。
“草民陈奇瑜叩见监国陛下,监国万岁万岁万万岁!”
陈奇瑜是已经被发配充军,最后削职为民准许回家养老的,因此自称草民。
“爱卿贵为原五省总督,不远千里从山西赶过来,定是最初收到勤王诏书时就挺身而出了!
山西到天津,都是闯贼占据之地,重重险阻……
这就是大明忠骨啊!”
陈奇瑜可不就是经历了重重险阻,一路上多少族人丧命,才活着到了天津勤王。
也算不错,麾下还有数十族丁到达天津。
虽然猜的到监国的这些话是有人教的,但陈奇瑜还是热泪盈眶,做了一辈子的忠臣,却因为一次过错被骂了好几年,差点没被骂死。
现在朝廷总算承认他忠骨的事实了。
有时候,忠臣要的只是一个肯定。
“草民受圣人教育,受朝廷天恩,愿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陈奇瑜说这话时是铮铮有声,却又带着哭腔。
陈奇瑜被带到了一旁,太监再次唱名。
“宣原东阁大学士、内阁次辅,吴甡觐见!”
又是一位大佬,而且也是精通军事,并且被发配边疆,不过吴甡是三月发配的,走在半路就听到了北京沦陷的消息。
吴甡军中威望、朝堂威望犹在,当时就要组织勤王兵,可听到那个将他发配边疆,变相的要他命的崇祯吊死煤山的消息后。
吴甡肝胆俱摧,大病一场。
当听说北京被光复,并传缴天下勤王时,他也拖着病身,起兵了。
虽然身旁只有当初押解他上路的衙役,以及凭借他的人脉,在顺天府周边拉拢的人马,不过几百乌合。
两个大佬都是前任的,再宣读的就是沈廷扬,再之后是天津周边的一些领着几十人勤王的进士、举人、秀才。
除了陈奇瑜、吴甡、沈廷扬,还真有些够寒酸的。
最后两位没有功名的也出场了。
“宣青州勤王义师秦尚行、葛东方觐见。”
青州秦尚行、葛东方是当初北京刚发勤王缴文就起兵的,一路上一边拉拢人马,一边东躲西藏北上,还是前晚连夜再发继任监国缴文时,被他两收到了消息,连夜安排千余部众自行赶路,快马赶过来的。
整个继任监国大典,本以为冷冷清清,倒是因为众志成城的三十万军民、吴甡、陈奇瑜这些意外,而有点那么一些意思。
流程都走的差不多了,朱慈炯也宣布继任监国了,就在大家以为大典就要这样不痛不痒结束的时候。
太监突然说到:
“监国有旨,前军都督同知……直隶总督南安伯郑恩有扶大厦将倾之功,在这普天同庆的日子,南安伯最有权力给大家讲话!”
大家没想到继任监国大典,还有郑恩说话的时候,可这郑恩相对于监国,确实有扶大厦将倾之功。
就在军民百官的注视中,郑恩一身玄色铁甲猩红披风走到了台上。
郑恩先恭敬的拜见监国:
“末将为监国殿下贺!”
十三岁的朱慈炯被太监操作了半天,其实已经疲惫不堪,不过看到郑恩,还是天真无邪的笑了笑:
“郑哥哥平身!”
郑恩眼角抽动了一下,这一声哥哥叫的,怕是跟公主学的吧,这世界上也找不到第二个人会“教”监国叫自己郑哥哥了。
一旁的太监倒是眼睛一亮。
“殿下称南安伯为哥哥,那是不是表示要南安伯做自家人?”
朱慈炯看了看“行宫”的方向连连点头。
“那么,不如监国赐国姓吧!如此南安伯即是监国一家人?”
监国也不懂赐姓意味着什么,光听着一家人,连连点头。
倒是郑恩让一旁拍自己马屁的太监给整尴尬了,几乎脱口而出。
“国姓爷?那不是我大哥吗?”
黄色的绸缎挂满了“大殿”,红色的绸缎布匹挂满了大街小巷、街坊、牌坊。
满大街贴满了红纸,写的不再是监国千岁,而是万岁。
本就挤得满满当当的天津城,现在三十万军民站满大街小巷,乃至在家开门开窗呐喊。
欢天喜地的比的上当初顺军进北京了。
天津城塞进三十万军民,本就快没落脚的地方了,这密集的欢呼起来,那是地动山摇。
百官护卫之中。
朱慈炯出场登上祭坛高台的时候,整个天津都是爆发着地动山摇的:
“监国万岁!大明万岁!”
说真的,真正体会过闯王来了纳粮之后,这些从北京就跟着跑,家中都有子第在郑家军的三十万军民,是真心为大明欢呼,为监国欢呼的。
百官最前列的三位内阁阁老没想到这个流亡朝廷这么得人心,也没想到匆忙登监国之位,还真有人来贺的。
至于阁老怎么多了一位,那就是原天津巡抚冯元飏了,冯元飏的忠心那是天地可鉴,他入内阁,是人心所向。
继位监国虽然不是继位登基,但整个流程还是很繁琐的,要祭天,祭地,祭祖宗,之后还有接受百官朝拜,地方官乃至外使来贺。
这个地方官与外使来贺,本来是最担心的。
可如今进行到这一项的时候,却反而没有那么担心了。
“宣原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五省总督陈奇瑜勤王义师觐见!”
一位颤颤巍巍,实际只有五十看起来却比七十的李邦华还老的老人亦步亦趋的走了过来,也不知道是确实身体如此,还是激动的。
陈奇瑜,曾经差点要了李自成的命,差点平定了流寇的人,也是历任专门惩办流贼总督中,立下过赫赫战功的人。
虽然比不过曹文诏、卢象升、孙传庭等总督,最后还落了个晚节不保,但怎么说也是历任专门惩办流贼总督唯一存活,且没有背叛大明者。
其实陈奇瑜最后会做出推卸责任的事,实际上也是怕了,因为他的前任就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
崇祯要杀你,可不管你之前有多少战功,有多么的忠心,只管你这次是不是犯错了,或者是他崇祯需不需要你来为他背锅。
可哪有人永远不犯错的。
“草民陈奇瑜叩见监国陛下,监国万岁万岁万万岁!”
陈奇瑜是已经被发配充军,最后削职为民准许回家养老的,因此自称草民。
“爱卿贵为原五省总督,不远千里从山西赶过来,定是最初收到勤王诏书时就挺身而出了!
山西到天津,都是闯贼占据之地,重重险阻……
这就是大明忠骨啊!”
陈奇瑜可不就是经历了重重险阻,一路上多少族人丧命,才活着到了天津勤王。
也算不错,麾下还有数十族丁到达天津。
虽然猜的到监国的这些话是有人教的,但陈奇瑜还是热泪盈眶,做了一辈子的忠臣,却因为一次过错被骂了好几年,差点没被骂死。
现在朝廷总算承认他忠骨的事实了。
有时候,忠臣要的只是一个肯定。
“草民受圣人教育,受朝廷天恩,愿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陈奇瑜说这话时是铮铮有声,却又带着哭腔。
陈奇瑜被带到了一旁,太监再次唱名。
“宣原东阁大学士、内阁次辅,吴甡觐见!”
又是一位大佬,而且也是精通军事,并且被发配边疆,不过吴甡是三月发配的,走在半路就听到了北京沦陷的消息。
吴甡军中威望、朝堂威望犹在,当时就要组织勤王兵,可听到那个将他发配边疆,变相的要他命的崇祯吊死煤山的消息后。
吴甡肝胆俱摧,大病一场。
当听说北京被光复,并传缴天下勤王时,他也拖着病身,起兵了。
虽然身旁只有当初押解他上路的衙役,以及凭借他的人脉,在顺天府周边拉拢的人马,不过几百乌合。
两个大佬都是前任的,再宣读的就是沈廷扬,再之后是天津周边的一些领着几十人勤王的进士、举人、秀才。
除了陈奇瑜、吴甡、沈廷扬,还真有些够寒酸的。
最后两位没有功名的也出场了。
“宣青州勤王义师秦尚行、葛东方觐见。”
青州秦尚行、葛东方是当初北京刚发勤王缴文就起兵的,一路上一边拉拢人马,一边东躲西藏北上,还是前晚连夜再发继任监国缴文时,被他两收到了消息,连夜安排千余部众自行赶路,快马赶过来的。
整个继任监国大典,本以为冷冷清清,倒是因为众志成城的三十万军民、吴甡、陈奇瑜这些意外,而有点那么一些意思。
流程都走的差不多了,朱慈炯也宣布继任监国了,就在大家以为大典就要这样不痛不痒结束的时候。
太监突然说到:
“监国有旨,前军都督同知……直隶总督南安伯郑恩有扶大厦将倾之功,在这普天同庆的日子,南安伯最有权力给大家讲话!”
大家没想到继任监国大典,还有郑恩说话的时候,可这郑恩相对于监国,确实有扶大厦将倾之功。
就在军民百官的注视中,郑恩一身玄色铁甲猩红披风走到了台上。
郑恩先恭敬的拜见监国:
“末将为监国殿下贺!”
十三岁的朱慈炯被太监操作了半天,其实已经疲惫不堪,不过看到郑恩,还是天真无邪的笑了笑:
“郑哥哥平身!”
郑恩眼角抽动了一下,这一声哥哥叫的,怕是跟公主学的吧,这世界上也找不到第二个人会“教”监国叫自己郑哥哥了。
一旁的太监倒是眼睛一亮。
“殿下称南安伯为哥哥,那是不是表示要南安伯做自家人?”
朱慈炯看了看“行宫”的方向连连点头。
“那么,不如监国赐国姓吧!如此南安伯即是监国一家人?”
监国也不懂赐姓意味着什么,光听着一家人,连连点头。
倒是郑恩让一旁拍自己马屁的太监给整尴尬了,几乎脱口而出。
“国姓爷?那不是我大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