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离开广州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汪克凡不愿放人,隆武帝碰了个软钉子。
  但他并不生气,顺着话头随口岔开话题,和汪克凡聊起了江西的局势,两个人都不再提花晓月,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君臣之间的谈话异常融洽。
  对隆武帝来说,花晓月只是一个江湖异人,不是很重要,犯不着为了这件事和汪克凡生出隔阂……他要做大明中兴之主,要一步步把权力抓到自己的手中,要完成各种困难的改革,离不开汪克凡的支持。
  朝局的稳定才是最重要的,在汪克凡即将外放湖广的时候,他必须要尽量示恩拉拢,让各方的政治势力都看一看,他完全能够控制汪克凡,而以汪克凡为代表的“楚勋”集团也对他忠心耿耿。
  汪克凡即将离开朝廷中枢,也有很多话要对隆武帝嘱咐。
  首先是广东的防务问题。
  要守广东,先守赣州。把赣州打造成坚不可摧的堡垒,清军就无法从正面侵入广东。
  如果清军选择迂回进攻,从福建攻打广东的东部,侧翼就始终处在赣州的威胁下,明军的水师又占据优势,随时可以从沿海地区包抄清军的后路……清军的东西侧翼都不安全,就不可能发起大规模的攻势,再派一支精锐明军驻守潮州、惠州一带,就可以保证广东的安全。
  其次是四川和云贵的问题。
  由于四川督师王应熊意外病故,大小军阀割据自雄,朝廷对四川已经失去了控制,在这种局面下,必须再任命一位德高望重的四川督师,以收拾残局。汪克凡向隆武帝提出建议,由赋闲在乡的文安之担任四川督师。
  文安之,天启二年进士,和傅冠是同年,也是标准的老资格,威望和资历都足够担任封疆大吏,由他出任四川督师,那些军阀都得给几分面子。而且傅冠的老家就在长江三峡一带,进入四川比较方便。
  汪克凡推荐文安之,是借鉴了真实的历史。文安之在永历朝出任四川督师,联络“夔东十三家”抗清,独撑危局,一直坚持到1659年,政治能力很强。
  隆武帝对此没有什么异议。他在福建的时候,就曾经任命文安之担任礼部尚书。但是文安之远在三峡。交通不便,还没来得及赴任,清军就攻入了福建……文安之这个人既有资历,又有能力,用着也放心,的确是四川总督的最佳人选。
  云南方面的情况更加糟糕。
  由于土司沙定洲作乱。云贵总督和云南巡抚都当了沙定洲的俘虏,在事实上已经造反。四川军阀被沙定洲打败之后,隆武帝更是有心无力,对云南已经束手无策。
  万里迢迢。汪克凡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尽力补救,他提出建议,由云南副使杨畏知出任云贵总督,协调各地土司剿灭沙定洲。
  这是釜底抽薪之计!
  在云南这个地方,黔国公沐天波的地位无可替代,大小土司都只认黔国公的世袭铁券,沙定洲虽然占领了昆明,但是沐天波带着世袭铁券和官印孤身逃走,其他的土司都不服沙定洲。
  沙定洲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就胁迫控制云贵总督和云南巡抚,用他们的官印发布各种命令,昆明的朝廷官府成了沙定洲的工具,如果重新任命一个云贵总督,否定昆明官府的合法性,沙定洲就玩不转了。
  杨畏知是云南的地方官,驻节楚雄,沙定洲造反之后,沐天波逃到了永昌府,杨畏知独守楚雄,抵抗沙定洲,双方已经僵持了好几个月,由他担任云贵总督,可以领导其他土司对抗沙定洲。
  靠谱!
  隆武帝对这个釜底抽薪之计很感兴趣,基本表示同意,只是对杨畏知出任云贵总督有些顾虑。
  杨畏知是云南布政副使,只是四品官,骤然提拔到云贵总督的高位,有些不合适……云贵总督的位置太重要,杨畏知如果干砸了怎么办?如果又是何腾蛟第二怎么办?
  “汪卿,杨畏知改任云南巡抚,如何?”巡抚比总督低一级,更稳妥些。
  “如果是这样,就要明示撤销云贵总督,否则无法制衡沙定洲。”汪克凡力挺杨畏知,其实还有一层考虑,但暂时不便明说。
  釜底抽薪见效太慢,靠杨畏知联合其他土司打败沙定洲,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张献忠死后,大西军余部很快就会进入云南,云南肯定保不住。
  而大西军要控制云南,也必须利用沐天波,这就有了谈判的可能,杨畏知是有名的和谈派,提高他的地位有利于和大西军谈判。
  隆武帝不知道历史,不知道大西军即将进入云南,对这个釜底抽薪的计策抱有很大期望,兴致勃勃地和汪克凡讨论着相关细节,汪克凡趁这个机会,对隆武帝介绍了些云南的基本情况。在大多数明朝人心目中,云南是蛮荒落后的地方,但实际上云南物产丰富,有铜矿,有食盐,有边疆贸易,非常适合做后方根据地。
  从云南的经济情况,又聊到了经营两广的思路,汪克凡对隆武帝郑重提醒,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慎重。
  南明与满清的战争,是一场国家之间的国战,局部的一两场胜利不足以改变大势,真正决定胜负的还是国力的比拼。经营两广只许成功,不能失败。
  汪克凡经营两广的思路已经做了妥协,并不是真正的变法,但在执行过程中仍然会触动权贵阶层的利益,隆武帝本身根基不稳,如果步子迈得太快,一旦引起大面积的反弹,南明将陷入严重的内耗。
  两个人最后说到了湖广的战局。
  “汪卿,你回到湖广之后,应与何腾蛟、堵胤锡通力合作,大敌当前,不可自家先乱了阵脚。”隆武帝殷殷嘱咐,清军大举来攻。现在不是搞内斗的时候。
  “陛下请放心,臣定当以大局为重,对何军门容忍退让。”汪克凡红口白牙,做出保证。
  “呵呵,那就好。湖广养兵三十余万,也到了为朝廷出力的时候了,其他的事情嘛,以后再说。”隆武帝看着汪克凡,目光中大有深意。
  “臣自有分寸!”汪克凡躬身答应。
  隆武帝的意思很明白,清军的实力太强。汪克凡、何腾蛟、堵胤锡如果各自为战,肯定打不过清军,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与之一战。而通过这场战役,何腾蛟精心豢养的十几万大军肯定损失惨重,打败了清军之后。正好对湖广重新洗牌。
  既要打败清军,又要削弱何腾蛟的实力。这就是隆武帝对湖广之战提出的要求!
  ……
  君臣之间一直聊到很晚。汪克凡才告辞离去,回到自己的住所后,见到了一大堆名帖。
  汪克凡现在是朝廷大员,无论文武百官或者宗室勋贵,想要见他的话,一般也要先递名帖。否则是不礼貌的行为……哪怕是当朝首辅何吾驺,或者是唐王、辽王等王爷,虽然地位都比汪克凡高,但更加爱惜自己的羽毛。就算要见汪克凡,也不会屈尊拜访,来当不速之客。
  当然,像傅冠这样关系特殊的,或者私交莫逆熟不拘礼的,以及“楚勋”集团内部的人,自然可以直接登门。
  不过汪克凡在官场上没有多少朋友,听说他要离开广东,大家还是先送名帖。
  这些名帖分为几类,有地位比汪克凡高的,比如首辅何吾驺,派人送来的只是个简单的帖子,算是临别打个招呼,尽到了情分。
  第二类是地位相当的官员,派人送来的就是副启、请柬一类的帖子。比如两广总督苏观生,就邀请汪克凡赴宴聚会,他们两个都是封疆大吏,汪克凡既然要离开广东,按照官场规矩,苏观生就该尽地主之谊,召集广东当地官员为汪克凡摆酒送行。
  第三类是地位较低的官员,送来的就是拜帖,在帖子里请求拜见汪克凡,至于见还是不见,什么时候见,就由汪克凡安排。这里面有文官,有武将,大都是在汀州和赣州结识的老熟人,比如给事中熊伟、滇将赵印选、以及刚刚升为二品武官的施琅。
  施琅在赣州战役中立下大功,被提拔为正二品的骠骑将军,但这只是一个散官,由于他手里没兵,暂时还没有实权的职官。施琅这些天一直在等待福建的消息,希望他的弟弟施显能拉来一支部队,好混个总兵什么的当当。
  在施琅的拜帖里面,提出要跟随汪克凡,去湖广发展。
  汪克凡有些犹豫,施琅在帖子里不咸不淡地说这么两句,未必是真心实意,可能只是一种试探,或者是给他自己多留一条出路,直接拒绝不合适,但真的当成一回事去办,肯定也不行。
  汪克凡考虑了一下,提笔给施琅写了一封信,对他表示诚挚的欢迎,但具体隆武帝那边放不放人,还要施琅自己去解决。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施琅正是一个这样的小人,反正他已经归顺大明,现在就需要冷处理,把他的劲头憋足了,用得上的时候放出来,就会是一员虎将……当然,为了防止这个两面三刀的家伙搞出什么意外,还得嘱咐傅冠把他盯牢了。
  第四种名帖是揭帖,也就是送礼的帖子,汪克凡外放湖广,给了大家一个送礼的理由,很多官员士绅想趁这个机会和他搭上关系,都拿出真金白银来做敲门砖,而“楚勋”集团内部的文武官员更是一个不落,或多或少都随了一份礼。
  这种帖子处理起来比较麻烦,大明官场就这个风气,像海瑞一样不近人情就会处处碰壁,但汪克凡另有赚钱的途径,犯不着为了这些小钱落个贪官的名声。
  他吩咐亲兵,叫来了幕僚程问。
  汪克凡出任提督操江,公文往来,案牍劳形,各种日常的行政工作非常繁琐,在傅冠的推荐下,招募了几名幕僚,程问就是其中之一。汪克凡请他代为处理这些揭帖,根据送礼人的身份,该回礼的回礼,该拒绝的拒绝,该收下的收下……
  这里面的学问也很深,汪克凡却懒得钻研,都交给程问处理。
  第五种帖子,是一些关系特殊的人送来的,比如太监庞天寿,比如锦衣卫马吉翔,汪克凡各自回帖,约他们分别相见……
  ……
  诸多杂事缠身,汪克凡又耽搁了一天,终于启程出发,到码头乘船,准备离开广东。
  跟随他一起走的,还有一些随员亲兵,造船工匠等等,以及三百名葡萄牙兵,和张家玉的两千义兵。这两千义兵已经有了正规编制,在兵部备案为东莞营,算是朝廷的正规军了。
  汪克凡到了码头,傅冠、苏观生等几十名文武官员前来送行。
  傅冠是“楚勋”集团在朝廷中枢的旗帜,在私底下,汪克凡和他经常沟通,该说的话都说到了,临别的时候就是互道珍重,汪克凡以子侄之礼向傅冠辞行,随即准备登船。
  突然,有几匹快马冲进了码头,领头的赫然是一名内宫太监。
  “汪军门请稍候,皇上有谕旨!”
  临时摆上香案,命亲兵设立仪仗,汪克凡郑重跪下接旨,那太监举起圣旨念了起来。
  这圣旨洋洋洒洒,对汪克凡的人品能力都狠狠称赞了一番,又褒奖他汀州救驾和赣州解围的功劳,既是国家栋梁,又对曾皇后和太子有救命之恩,而且在清军大举进犯湖广的时候勇挑重担,不畏强敌,不辞辛劳,前去与清军作战,隆武帝既感动,又担心汪克凡的安全,特赐盔甲一套,宝马一匹,宝刀一口,以及曾皇后亲手缝制的战袍一领……
  “轰”的一声,文武官员议论纷纷,艳羡无比,皇帝这么做给足了汪克凡的面子,也给足了“楚勋”集团的面子。御赐的盔甲和宝刀宝马还罢了,曾皇后亲手缝制的战袍却太难得,简直把汪克凡当成了自家亲人,能得到这份殊荣,哪怕马革裹尸也值了。
  “臣谢恩!”汪克凡重重磕了个头,接过圣旨站了起来,应景说了几句誓死报答圣恩的话,在一片唏嘘感慨声中,离岸登船,挥手与众人作别,离开了广州。(未完待续。。)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