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中国文学要完
一书完结,八方来贺,林翰的粉丝们很庆幸自己生活在这个时代,能亲眼看到一部文学经典从序言到尾声在自己面前汇聚,这是多少人都达不到的地步。
现在文学市场上面流传的大多数都是以往时间写出来的着作,在文学氛围日渐稀疏的现代几乎很少诞生出让读者跟评论家都信服的作品来!
似乎上一部文学经典已经是好几十年前的事情了,不仅是中国文学,就连世界文学同样陷入了一个比较尴尬的地步,已经几十年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文学经典诞生了,现在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也不过是在炒冷饭而已。
当文学被无数次的宣告死亡之后,美国批评家希利斯-米勒在日前访问中国,跟中国一些作家、文学评论家们交流后,发出了一个骇人听闻的消息:“21世纪,没有文学经典的时代!”
是的,国内外的评论家们都一致认为新世纪是文学经典的终结!
在那篇文章中反复强调的观点是,新世纪以来,虽然中国产生了一批很好的长篇小说作品,但令人悲观又无可回避的问题是,包括长篇小说在内的叙事文学的辉煌时代就这样总结了。
这就好比是权威的中医给病人把脉,然后无奈地摇摇头,已经病入膏肓,药石无医了,21世纪的唱片小说无可救药,不可能再有超越20世纪或者之前的辉煌,我们只能在不断重复的阅读中体味经典,就跟如今品读唐诗三百首那样体味唐诗的辉煌一样!
希利斯-米勒是拿过普利策奖的作家,而负责发这篇文章的作家孟凡华同样算是文坛批评家里面的扛鼎人物,他长期从事当代文学研究和评论工作,对中国文学史了如指掌,行文信手拈来,有理有据,21世纪真的不是文学经典诞生的沃土。
其实不光是读者们对这个问题表示疑惑,作者们更是首当其冲,他们相信自己能写出足够经典的文学作品吗?
如果在这个新秩序里,文学写作首先要获得“文化大多数”的认可才能够生存,那文学还能有创造性吗?
如果文学写作的意义必须得到“文化大多数”的认可才能有效,那文学写作还能有对现实的怀疑吗?
如果文学变化的走向不能得到“文化大多数”的认可就只能止步不前,那还有文学的发展吗?
回顾史,几乎每个时代都曾经唿唤伟大的作品出现,而且,不论围绕有关经典化的问题在过去和今天都发生过多少争论,实际上,每一个世纪初,或者世纪末,总会有一些被公认为伟大的文学作品,意外地从人们的视线中升起,就像从海涛里涌出几座高山。
那么21世纪呢?这个世纪还会有文学的高峰凭空涌现吗?
起码从现在最初的十多年里面没有看到所谓的文学高峰,一方面我们为文学的当下处境忧心忡忡,为文学不远的末日深感不安和惊恐,另一方面,新世纪文学日见奇异和灿烂的想象,又为文学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魅力。
虽然没有了文学经典,可网络文学的发展几乎是坐上了高铁在发展,这是意外的想法。
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史上,每一文体都有它的鼎盛时代,诗、词、曲、赋和散文都曾引领过风骚,都曾显示过一个文体的优越和不能超越。但同样无可避免的是,这些辉煌过的文体也终于与自己的衰落不期而遇。
于是,曾辉煌又衰落的文体被作为文学史的知识在大学课堂讲授,被作为一种修养甚至识别民族身份的符号而确认和存在。它们是具体可感的史,通过这些文体的辉煌和衰落,我们认知了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
无论如何评价近百年的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创作,无论这一文体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它的辉煌时代已经成为史。它的经典之作通过文学史的叙事会被反复阅读,就像已经衰落的其他文体一样。
新的长篇小说可能还会大量生产,但当人们再谈论这一文体的时候,更多的可能是深怀凭吊和怀念。
在那篇骇人听闻的文章里面,作者认为人类肯定还会写出伟大的小说,但不知道属不属于这个世纪!
……
林翰原本将小说写完之后就无事一身轻,可看到这中外学者交流探讨联合发出来的文章时却有些沉重。
作家群里面大家都在谈论这件事情,毕竟跟他们自己息息相关,虽然觉得孟凡华小瞧了天下人,可他们的反驳却格外无力,因为这的确就是事实!
“这老孟是老煳涂了吧,他怎么知道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面不会诞生文学经典了?”
“你行你上啊,有本事写一本书去打他的脸。我到时候给你唱征服!”
“应该不至于吧,现在文学市场虽然在衰减,可大家赚的钱、卖的书也并不差,我心态比较积极,这预言肯定不是真的。”
“这太悲观了,20世纪初的时候也没有人能想到会有那么多的经典吧。”
“不过他这话也有道理,我们现在的文坛老的老小的小,几乎就没几个成器的。老一辈整天把资挂在嘴上,年轻一代又桀骜不驯,什么时候才能出来一个领军人物啊!”
相比起这群作家的忧虑,网友们的想法就简单多了,嬉笑怒骂,无所不用其极,明明是很严肃的事情,可是却让林翰也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早就说过中国文学药丸,现在是世界文学药丸了!”
“谁说我们找不到本世纪的经典?你们读过《小时代》吗?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吗?”
“反正我看不懂那些文学作品,没有也好。不过肯定也还是有人能写出来的,有生之年系列!”
“讲真,我还真不知道我们新世纪有过什么文学经典,我脑子里面想出来的全都是各种各样的小说作品,看完爽完就没了……细思极恐!”
“哪有你们说得那么可怜,远的不说,就说刚刚完本的《海伯利安》吧,你们看过之后要说说它不是文学经典,我第一个跟你急!”(未完待续。。)
现在文学市场上面流传的大多数都是以往时间写出来的着作,在文学氛围日渐稀疏的现代几乎很少诞生出让读者跟评论家都信服的作品来!
似乎上一部文学经典已经是好几十年前的事情了,不仅是中国文学,就连世界文学同样陷入了一个比较尴尬的地步,已经几十年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文学经典诞生了,现在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也不过是在炒冷饭而已。
当文学被无数次的宣告死亡之后,美国批评家希利斯-米勒在日前访问中国,跟中国一些作家、文学评论家们交流后,发出了一个骇人听闻的消息:“21世纪,没有文学经典的时代!”
是的,国内外的评论家们都一致认为新世纪是文学经典的终结!
在那篇文章中反复强调的观点是,新世纪以来,虽然中国产生了一批很好的长篇小说作品,但令人悲观又无可回避的问题是,包括长篇小说在内的叙事文学的辉煌时代就这样总结了。
这就好比是权威的中医给病人把脉,然后无奈地摇摇头,已经病入膏肓,药石无医了,21世纪的唱片小说无可救药,不可能再有超越20世纪或者之前的辉煌,我们只能在不断重复的阅读中体味经典,就跟如今品读唐诗三百首那样体味唐诗的辉煌一样!
希利斯-米勒是拿过普利策奖的作家,而负责发这篇文章的作家孟凡华同样算是文坛批评家里面的扛鼎人物,他长期从事当代文学研究和评论工作,对中国文学史了如指掌,行文信手拈来,有理有据,21世纪真的不是文学经典诞生的沃土。
其实不光是读者们对这个问题表示疑惑,作者们更是首当其冲,他们相信自己能写出足够经典的文学作品吗?
如果在这个新秩序里,文学写作首先要获得“文化大多数”的认可才能够生存,那文学还能有创造性吗?
如果文学写作的意义必须得到“文化大多数”的认可才能有效,那文学写作还能有对现实的怀疑吗?
如果文学变化的走向不能得到“文化大多数”的认可就只能止步不前,那还有文学的发展吗?
回顾史,几乎每个时代都曾经唿唤伟大的作品出现,而且,不论围绕有关经典化的问题在过去和今天都发生过多少争论,实际上,每一个世纪初,或者世纪末,总会有一些被公认为伟大的文学作品,意外地从人们的视线中升起,就像从海涛里涌出几座高山。
那么21世纪呢?这个世纪还会有文学的高峰凭空涌现吗?
起码从现在最初的十多年里面没有看到所谓的文学高峰,一方面我们为文学的当下处境忧心忡忡,为文学不远的末日深感不安和惊恐,另一方面,新世纪文学日见奇异和灿烂的想象,又为文学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魅力。
虽然没有了文学经典,可网络文学的发展几乎是坐上了高铁在发展,这是意外的想法。
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史上,每一文体都有它的鼎盛时代,诗、词、曲、赋和散文都曾引领过风骚,都曾显示过一个文体的优越和不能超越。但同样无可避免的是,这些辉煌过的文体也终于与自己的衰落不期而遇。
于是,曾辉煌又衰落的文体被作为文学史的知识在大学课堂讲授,被作为一种修养甚至识别民族身份的符号而确认和存在。它们是具体可感的史,通过这些文体的辉煌和衰落,我们认知了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
无论如何评价近百年的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创作,无论这一文体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它的辉煌时代已经成为史。它的经典之作通过文学史的叙事会被反复阅读,就像已经衰落的其他文体一样。
新的长篇小说可能还会大量生产,但当人们再谈论这一文体的时候,更多的可能是深怀凭吊和怀念。
在那篇骇人听闻的文章里面,作者认为人类肯定还会写出伟大的小说,但不知道属不属于这个世纪!
……
林翰原本将小说写完之后就无事一身轻,可看到这中外学者交流探讨联合发出来的文章时却有些沉重。
作家群里面大家都在谈论这件事情,毕竟跟他们自己息息相关,虽然觉得孟凡华小瞧了天下人,可他们的反驳却格外无力,因为这的确就是事实!
“这老孟是老煳涂了吧,他怎么知道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面不会诞生文学经典了?”
“你行你上啊,有本事写一本书去打他的脸。我到时候给你唱征服!”
“应该不至于吧,现在文学市场虽然在衰减,可大家赚的钱、卖的书也并不差,我心态比较积极,这预言肯定不是真的。”
“这太悲观了,20世纪初的时候也没有人能想到会有那么多的经典吧。”
“不过他这话也有道理,我们现在的文坛老的老小的小,几乎就没几个成器的。老一辈整天把资挂在嘴上,年轻一代又桀骜不驯,什么时候才能出来一个领军人物啊!”
相比起这群作家的忧虑,网友们的想法就简单多了,嬉笑怒骂,无所不用其极,明明是很严肃的事情,可是却让林翰也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早就说过中国文学药丸,现在是世界文学药丸了!”
“谁说我们找不到本世纪的经典?你们读过《小时代》吗?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吗?”
“反正我看不懂那些文学作品,没有也好。不过肯定也还是有人能写出来的,有生之年系列!”
“讲真,我还真不知道我们新世纪有过什么文学经典,我脑子里面想出来的全都是各种各样的小说作品,看完爽完就没了……细思极恐!”
“哪有你们说得那么可怜,远的不说,就说刚刚完本的《海伯利安》吧,你们看过之后要说说它不是文学经典,我第一个跟你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