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关宁军
戚继光在驻守蓟门的时候也曾看到这些问题,于是他向张居正上书,提出了全队统一训练的解决方法,建议让全队轮流来蓟镇接受训练,可惜这一对大明朝廷极其有利的方案却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得以实施,大明朝廷对武将们的控制也越来越衰弱,到现在竟然弄出了关宁军这样的怪物。
他们拿着全大明最高的饷银、整个东亚最为先进的武器,在用天文数字的银子建成的山海关宁远坚城后边和女真对峙维持战争局面,他们从不敢进攻一步,敌人来了也没有多少坚决防御的信心,常常是丢下数十上百万两银子打造出来的城池逃之夭夭,只是安安心心的着自己的国难财,享受着自己的荣华富贵。
一旦有人要结束他们这种无比安逸的生活,他们和他们身后那些同样在辽饷中得到了大量好处的文武百官就会使出各种手段来将这些人彻底击倒,他们打这些仗的可是比和女真人作战来的坚决多了。
川军、戚家军、白杆兵、宣大军......无数大明可堪一战的军队就被他们用各种办法葬送在了辽东的土地上,但是他们关宁军却一次又一次的活了下来,最后致使朝廷的可用之兵不断减少,再也无法对关宁军进行制衡,只能任由这个怪物不断吸附在大明帝国的身上汲取营养,直至帝国终结他们又毫不犹豫的投降了满清。
而大明自从萨尔浒一战之后接连不断将大明军队中的精锐葬送在辽东一带,所以尽管知道关宁军已经和朝廷不是一条心,也只能继续给这只怪兽喂食,因为一旦断了辽饷,这些关宁军就会毫不犹豫的引建奴入关,彻底葬送大明,所以只得继续饮鸩止渴。
但李悠可没有这种想法,他收藏在虎符之中的五万新宋军已经足以彻底解决关宁军和建奴这两个不断损害大明以壮大自己的寄生虫,所以才会在毛文龙被杀之后毫不犹豫的下令召回袁崇焕,让他进京分辨。
不管后世对袁崇焕存在多少争议,起码在李悠看来凭借他个人的能力是没有办法解决关宁军尾大不掉的问题的,而且身为蓟辽督师,朝廷将山海关外的财权、人事权、军事指挥权全部交到他手上,他却无法阻止建奴入寇的事实,这本是就证明了他的不合格。
好在现在西北的流民只是初现端倪,三水县在年初被流民围攻,游击高从龙败死,官兵被伤者已有二千余人,但是这里的局势还没有到不可挽回的地步,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赫赫有名的流民领现在还没有出现,只要能够在此之前解决掉建奴和关宁军这两个毒瘤,大明或许还有的救。
锦衣卫的使者用八百里飞递将李悠的圣旨传到了宁远袁崇焕的手中,这一旨意着实出乎了袁崇焕和关宁军众将的预料,在他们看来毛文龙死后,辽东之事就只能依靠他们了,按照朱由检和朝廷诸公的性子,肯定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却不想竟然让袁崇焕回京分辨。
“督师,眼下建奴正在整顿兵马,随时可能南下,您实在是不能离开宁远啊。”关宁军的领祖大寿连忙说道,袁崇焕要是就这么回去了,恐怕就再也来不了辽东了,好不容易才和这位督师处好关系,要是换了新人,一切岂不是都要重来?这就太不划算了。
祖大寿是总兵官,他的兄弟祖大乐、祖大成、祖大弼,子侄祖泽远、祖泽沛、祖泽盛、祖泽法、祖泽润、祖可法等,都是上自总兵、下至副将、参将、游击的各级军官,分驻宁远、大凌河、锦州诸城,关宁军的军阀化由此可见一斑。
“是啊,督师大人,那毛文龙专横跋扈,和建奴又纠缠不清,您果断杀之乃是为朝廷除害,此前奏折上已经写得清清楚楚,又何须再去解释?况且京城路途遥远,一来一回就要数月的功夫,这段时间里建奴要是来攻克如何是好?”另一位关宁军中的实力派人物吴襄也是苦苦劝道,借口同样冠冕堂皇;他虽然不姓祖,却是祖大寿的姻亲。
接着其余众将也是纷纷劝谏袁崇焕不要离开宁远,经过再三考虑,袁崇焕还是接受了他们的建议,“本官当初和陛下说的是五年平辽,如今五年尚未过去,实不应该回京致使此前的种种经营就此作废。”
“督师英明!”祖大寿等人齐声称赞,心中却是嗤之以鼻,五年平辽?真当关宁军有这个本事?而且就算是真的能五年搞定建奴,他们也不愿意啊,等建奴平了,关宁军还有存在的必要么?没了辽饷我们吃什么?
随后,袁崇焕又写了一封奏折,解释自己为何斩杀毛文龙,又对蓟辽一带现在的形势做了重重分析,表明自己十分乐意回京去向陛下解释此事,奈何军情实在紧急,建奴随时可能南下犯边,所以在这样关键的时候,自己是无论如何也离不开宁远的;并派人不紧不慢的将这封信送到京城。
在关宁军众将看来,皇太极肯定会在不久之后南下,到了那时候皇帝怕是也没有心思再理会这些小事了。
“果然不出朕的所料。”收到奏折后的李悠并没有生气,他这也是给袁崇焕和关宁军众将一个机会,只要他能回京解释此事,那么或许会留他一条性命,但是显然他们对自己的处境有恃无恐,并没有将此放到心上。
“既然建奴随时可能南下,那就让袁崇焕继续守着宁远吧,等此时了解之后在来解释此事。”李悠可不会像朱由检一样附和袁崇焕的说法,坐实毛文龙的罪名,等击退了建奴之后,他还想利用给毛文龙平反来收拢东江镇的军心呢。
这么一个来回又是一个多月时间过去了,距离皇太极率军南下是越来越近了,或许现在是该看看王洽把京营弄成什么样子了吧。
他们拿着全大明最高的饷银、整个东亚最为先进的武器,在用天文数字的银子建成的山海关宁远坚城后边和女真对峙维持战争局面,他们从不敢进攻一步,敌人来了也没有多少坚决防御的信心,常常是丢下数十上百万两银子打造出来的城池逃之夭夭,只是安安心心的着自己的国难财,享受着自己的荣华富贵。
一旦有人要结束他们这种无比安逸的生活,他们和他们身后那些同样在辽饷中得到了大量好处的文武百官就会使出各种手段来将这些人彻底击倒,他们打这些仗的可是比和女真人作战来的坚决多了。
川军、戚家军、白杆兵、宣大军......无数大明可堪一战的军队就被他们用各种办法葬送在了辽东的土地上,但是他们关宁军却一次又一次的活了下来,最后致使朝廷的可用之兵不断减少,再也无法对关宁军进行制衡,只能任由这个怪物不断吸附在大明帝国的身上汲取营养,直至帝国终结他们又毫不犹豫的投降了满清。
而大明自从萨尔浒一战之后接连不断将大明军队中的精锐葬送在辽东一带,所以尽管知道关宁军已经和朝廷不是一条心,也只能继续给这只怪兽喂食,因为一旦断了辽饷,这些关宁军就会毫不犹豫的引建奴入关,彻底葬送大明,所以只得继续饮鸩止渴。
但李悠可没有这种想法,他收藏在虎符之中的五万新宋军已经足以彻底解决关宁军和建奴这两个不断损害大明以壮大自己的寄生虫,所以才会在毛文龙被杀之后毫不犹豫的下令召回袁崇焕,让他进京分辨。
不管后世对袁崇焕存在多少争议,起码在李悠看来凭借他个人的能力是没有办法解决关宁军尾大不掉的问题的,而且身为蓟辽督师,朝廷将山海关外的财权、人事权、军事指挥权全部交到他手上,他却无法阻止建奴入寇的事实,这本是就证明了他的不合格。
好在现在西北的流民只是初现端倪,三水县在年初被流民围攻,游击高从龙败死,官兵被伤者已有二千余人,但是这里的局势还没有到不可挽回的地步,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赫赫有名的流民领现在还没有出现,只要能够在此之前解决掉建奴和关宁军这两个毒瘤,大明或许还有的救。
锦衣卫的使者用八百里飞递将李悠的圣旨传到了宁远袁崇焕的手中,这一旨意着实出乎了袁崇焕和关宁军众将的预料,在他们看来毛文龙死后,辽东之事就只能依靠他们了,按照朱由检和朝廷诸公的性子,肯定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却不想竟然让袁崇焕回京分辨。
“督师,眼下建奴正在整顿兵马,随时可能南下,您实在是不能离开宁远啊。”关宁军的领祖大寿连忙说道,袁崇焕要是就这么回去了,恐怕就再也来不了辽东了,好不容易才和这位督师处好关系,要是换了新人,一切岂不是都要重来?这就太不划算了。
祖大寿是总兵官,他的兄弟祖大乐、祖大成、祖大弼,子侄祖泽远、祖泽沛、祖泽盛、祖泽法、祖泽润、祖可法等,都是上自总兵、下至副将、参将、游击的各级军官,分驻宁远、大凌河、锦州诸城,关宁军的军阀化由此可见一斑。
“是啊,督师大人,那毛文龙专横跋扈,和建奴又纠缠不清,您果断杀之乃是为朝廷除害,此前奏折上已经写得清清楚楚,又何须再去解释?况且京城路途遥远,一来一回就要数月的功夫,这段时间里建奴要是来攻克如何是好?”另一位关宁军中的实力派人物吴襄也是苦苦劝道,借口同样冠冕堂皇;他虽然不姓祖,却是祖大寿的姻亲。
接着其余众将也是纷纷劝谏袁崇焕不要离开宁远,经过再三考虑,袁崇焕还是接受了他们的建议,“本官当初和陛下说的是五年平辽,如今五年尚未过去,实不应该回京致使此前的种种经营就此作废。”
“督师英明!”祖大寿等人齐声称赞,心中却是嗤之以鼻,五年平辽?真当关宁军有这个本事?而且就算是真的能五年搞定建奴,他们也不愿意啊,等建奴平了,关宁军还有存在的必要么?没了辽饷我们吃什么?
随后,袁崇焕又写了一封奏折,解释自己为何斩杀毛文龙,又对蓟辽一带现在的形势做了重重分析,表明自己十分乐意回京去向陛下解释此事,奈何军情实在紧急,建奴随时可能南下犯边,所以在这样关键的时候,自己是无论如何也离不开宁远的;并派人不紧不慢的将这封信送到京城。
在关宁军众将看来,皇太极肯定会在不久之后南下,到了那时候皇帝怕是也没有心思再理会这些小事了。
“果然不出朕的所料。”收到奏折后的李悠并没有生气,他这也是给袁崇焕和关宁军众将一个机会,只要他能回京解释此事,那么或许会留他一条性命,但是显然他们对自己的处境有恃无恐,并没有将此放到心上。
“既然建奴随时可能南下,那就让袁崇焕继续守着宁远吧,等此时了解之后在来解释此事。”李悠可不会像朱由检一样附和袁崇焕的说法,坐实毛文龙的罪名,等击退了建奴之后,他还想利用给毛文龙平反来收拢东江镇的军心呢。
这么一个来回又是一个多月时间过去了,距离皇太极率军南下是越来越近了,或许现在是该看看王洽把京营弄成什么样子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