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5.第1365章 未雨绸缪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人,希望您能做出正确的抉择!”朴良离开金宗瑞的府上后扭头望了一眼身后的院子,口中喃喃自语了一声,随后快步离开,
  说实话,朴良并不怕金宗瑞把那份名单交出去,因为他很清楚深受先王恩惠的金宗瑞不会这样做,否则金宗瑞也不可能前去讲武堂汉城司务处给李璆讨公道,结果丢官罢职沦落到守城门的地步。
  朴良之所以把名单给金宗瑞,是希望能把金宗瑞拖下水,在他看来他们的力量还不足以在攻进讲武堂汉城司务处后抓住李云天,故而需要金宗瑞的帮助,否则无异于去送死。
  不得不说,朴良给金宗瑞出了一道难题,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该告发他们,如果告发的话那么就对不起王室,而他要是坐视此事发生的话那么一定会激怒大明,届时天知道大明会怎样惩罚朝鲜。
  对于金宗瑞来说,今晚注定是一个难眠之夜。
  与此同时,讲武堂汉城司务处。
  “王爷,刚才探子来报,朴良已经从金府离开,看样子他已经把想要进攻司务处的事情告诉了金大人。”
  李云天正立在墙前望着挂在那里的一张倭国四岛的地图时,云娜走了进来,微笑着向李云天禀报。
  无论是金宗瑞还是朴良,都处于讲武堂情报人员的全方位监控中,两人的一举一动李云天都会得到消息。
  “金宗瑞这次要伤脑筋了!”李云天闻言微微一笑,朴良此举无疑是想把金宗瑞逼上梁山,足够金宗瑞烦恼。
  “王爷,朴良的家眷已经到了。”云娜也跟着笑了起来,随后娇声禀报了另外一件事情。
  朴良昨天就已经被妻儿送走,只是他无论如何都想不到他的所有举动都在讲武堂情报网络的监控中,妻儿离开汉城没多久就被讲武堂的情报人员所截获,秘密送回了汉城。
  “带进来。”李云天闻言微微一笑,向云娜点了点头,准备见见朴良的妻子,安抚一下其惊恐的心境,很显然她现在处于极端惊恐中。
  “属下这就去。”云娜闻言娇声应了一声,然后快步离去。
  “内命妇见过大人。”不一会儿,朴良的妻子神色惊惶地跟着云娜进了屋子,见到李云天后连忙躬身行礼,她是朴良的妻子自然是朝鲜国的命妇,可以见官不跪。
  “你可知为何会被带来这里?”李云天见朴良的妻子眼神闪烁,深情惶恐,于是不动声色地问道。
  “内命妇不知,请大人明示!”朴良的妻子有些疑惑地摇了摇头,脸颊上由于激动而泛起了两团红晕,她确实不知道为何会被带来这里。
  “朴副尉想要攻进这里擒拿本王,你认为他能成功吗?”李云天见状微微一笑,不动声色地望着朴良的妻子问道。
  “本王?”朴良的妻子闻言先是微微一怔,万万没想到出现在自己眼前的这位文质彬彬、风度翩翩的男子就是大明的忠王,随后回过神来,脸色刹那间变得苍白,双腿一屈普通就跪在了地上,以头触地说道,“罪妇愿招,请王爷开恩。”
  朴良的妻子是一个比较聪明的女子,否则也就不会发现朴良正在做的事情,当得知眼前这个器宇不凡的男子就是大明的忠王爷后,立刻意识到朴良的事情败露了,要不然自己也不会被抓回来了。
  很显然,朴良要做的事情是死罪,朴良的妻子当然要向李云天求情了,她可不想让孩子们受到牵连而丢了性命。
  由于夜色已深,朴良的几个孩子已经在一间厢房里入睡,在朴良的事情解决前她们母子都要待在这里。
  “本王是想告诉你,你尽可安心住在这里,在朴良一事上你属于知情不报,罪不至死。”李云天闻言不动声色地说道,朴良的事情尚未发生,危险的结果并没有形成,所以朴郎妻子的罪名就要减轻许多。
  “谢王爷,谢王爷。”朴良的妻子闻言顿时松了一口气,连声向李云天磕头道谢。
  李云天知道朴良的妻子现在惊魂未定,于是让人把她送回了住处,她将成为他手中对付朴良的杀手锏。
  等朴良的妻子离开后,李云天再度来到墙上挂着的倭国四岛的地图前,立在那里凝神想着心事。
  “王爷,等金大人和朴良的事情解决后,王爷就可以腾出手来对付倭国了。”云娜知道李云天的心事,立在一旁望着地图说道,“倭国一定可以被王爷给拿下。”
  “倭国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容易对付,当年蒙元两征倭国都铩羽而归,虽然这里面有着诸多因素,但也足以证明倭国不好对付。”
  李云天闻言微微一笑,摇了摇头后说道,为了征讨倭国他收集了很多当年蒙元征倭国失败的资料,希望能完善他未来的征伐计划,避免与蒙元一样失败。
  根据史料记载,横扫欧亚大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蒙古帝国在东方最大的败仗可谓就是忽必烈的两次东征倭国,都遭到惨重失败。
  忽必烈之所以东征倭国自然是因为远在东海大洋之上的倭国不肯臣服,忽必烈多次派使者赴倭国要求倭国称臣纳贡,就连高丽国王也致书倭国要求他们向蒙古人屈服,但每次倭国都拒绝了忽必烈的要求。
  于是,君临天下的蒙古大汗当然不能容忍倭国的这种挑衅行为,两次大规模的东征由此而生。
  然而,李云天知道的事情要比史料记载的更多,他认为忽必烈之所以要倭国臣服,除了显示蒙古帝国大可汗的权威外还有许多更实际的考虑。
  蒙古大汗虽富甲四海,可因为蒙古贵族对奢侈品的旺盛需求以及蒙古人拙于理财,这使得庞大的蒙古帝国的财政时常捉襟见肘。
  值得一提的是,忽必烈之前的两位大可汗,即贵由大汗和蒙哥大汗都以挥霍无度著称,他们购买奢侈品主要以贵金属支付,对部分拖欠的债务甚至以未来的战利品做抵押。
  另外,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为争夺汗位混战了四年,这场耗资甚巨的内战使得蒙古帝国的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
  众所周知,大明银矿匮乏,而倭国的银矿却非常富有,在古代数百年来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银产地和出口国,故而这个盛产白银的岛国在急需解决财务困难的蒙古贵族眼里是块不折不扣的肥肉。
  因此,解决蒙古帝国财务问题也是忽必烈东征倭国的一个潜在因素。
  史记,蒙元第一次东征倭国是公元一二七四年,蒙元的远征军从高丽的港口扬帆出海,驶往倭国的九州岛,远征军将士共两万五千人,其中蒙古人和高丽人大约各占一半,还有部分女真人和少量汉人。
  远征军的统帅为蒙古人忽敦,两位副统帅为高丽人洪茶丘和汉人刘复亨。
  元军航行至博多湾时首先攻占了对马岛和壹歧岛,然后分三处在九州上岸攻入内陆。
  三路进攻的军队中,一路为主力,两路为策应,主力部队的登陆地点在长崎附近。
  面对蒙古人的忽然袭击,倭国的镰仓幕府调集部分正规军迎战,九州沿海各藩也紧急组织武士和乡民参战。
  据史料记载,惨烈的战斗进行了二十多天,刘复亨在激战中阵亡,元军折损大半后退回海滩依托回回炮防守。
  至此,元军伤亡惨重败局已不可避免,由于箭和粮用尽无法继续守住阵地,故而只能在抵抗了一番后登船撤退。
  对第一次东征,李云天通过查阅大明和倭国留下来的史料得知,由于倭国人的战术较为落后,因此在开始的战斗中有着巨大的伤亡,但他们的凶悍程度超出了蒙元军队的想象,可谓悍不惧死,因此成功阻止了元军的推进。
  而且,在相持了几天后倭国人渐渐适应了蒙古人的战术,于是就开始反击,主要由武士组成的日本重骑兵队尤为英勇,他们在弓箭手的支援下冒着箭雨列阵冲击蒙元军队的阵营,与蒙元军队的士兵贴身近战,导致蒙古人的弓箭优势失效,最终败退。
  值得一提的是,在返回高丽的路上元军的舰队遭受了风暴袭击,遭受了一些损失,但大部分船只安全回国。
  蒙元的第一次东征被倭国称为“文永之役”,纵横天下的蒙古人第一次在东亚遇到了战斗力和勇气都不逊于他们的对手。
  由于高丽人在战斗中主要负责近战,因此遭受倭国人的正面冲击而损失惨重,故而高丽人对倭军的战斗力,尤其倭刀印象深刻。
  据传,元军普通士兵的刀剑与倭刀一碰即断,由此可见倭刀的厉害。
  相对而言,使用弓箭的蒙古人损失小一些,倭国的弓箭虽威力强大但射程很短,不能跟蒙古角弓相比,因此蒙古人占了不少便宜。
  如果蒙古铁骑能参战的话,那么倭国绝对无法与之抗衡,可惜倭国四岛偏安海上,使得蒙古铁骑无法越过大洋前去参战,这也是倭国人最大的依仗。
  蒙元第一次东征结束后,忽必烈认为倭国人已领教了蒙古人的威力,于是再次派使者去倭国要求臣服,但打了胜仗的倭国人竟然将蒙古使者斩首,这激怒了忽必烈。
  忽必烈身为蒙古帝国大汗自然不容倭国挑战他的权威,因此在统一中国后便着手准备第二次东征,士兵们被招集至沿海地区接受登陆作战训练,远征军的粮秣补给也源源不断从全国各地征集。
  同时,高丽和中国东南沿海的造船厂也昼夜赶工,制造大小战舰和运兵船。
  如此大规模的远征准备自然无法保密,倭国人严密监视着元帝国的动向,对即将到来的第二次战争做了充足的战争准备。
  此时日本政局稳定,北条时宗对镰仓幕府和日本各藩的控制远胜以往时期,因此倭国人能够动用更多的人力物力抗击蒙元的远征。
  为了未雨绸缪,幕府在九州征用民夫于博多湾一带蒙元军队最有可能登陆的地区沿海滩构筑了一道石墙,用以对付蒙古驰名天下的骑兵。
  而且,在蒙元远征军进攻日期临近时,北条宗盛和北条宗政分别率精锐武士军开往本州和九州沿海地区布防,北条宗政的镇西军后来成为战斗的主力。
  不仅如此,九州各藩开始动员乡民参战,倭国其他地区的武士也响应号召赶来参战,与第一次战争相比可谓准备充分。
  蒙元的第二次东征是在公元一二八一年,庞大的远征军从江浙和高丽同时出发。
  此次出征的阵仗颇为壮观,共有大小船舶近五千艘,军队约二十万,其中蒙古人四万五千,高丽人五万多,汉人约十大半为新附军(收编的南宋军)。
  远征军中的蒙古人自然是作战的中坚力量,六月上旬元军开始登陆作战,登陆地点九龙山距上次战争主力部队登陆的地点不远。
  由于倭国人早有准备,故而这次远征军遇到了更顽强的抵抗,高丽军统帅洪茶丘被俘杀,几名蒙古高级指挥官也相继阵亡。
  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个多月,远征军的损失已超过三分之一,因为倭国人沿海滩构筑了一道坚固的石墙,这使得元军屡屡进攻始终无法突破。
  到七月下旬,元军的粮草和箭已基本告罄,因此以元军的撤退收场。
  通过对史料的分析,李云天认为蒙元之所以两次进攻都未能征服倭国,主要受到六大因素的制约:
  一,第一次东征倭国时兵力不足,南宋尚未灭亡蒙古仅控制了北方中国、当时蒙古帝国正集结重兵准备南下攻打南宋,用以进攻倭国的兵力只有五万,劳师远征而且是蒙古人不擅长的跨海作战,再加上日本民族强悍,所以这些兵力显然不够。
  当然了,兵力不足的原因除了蒙古帝国多线作战的因素外,更主要的是忽必烈轻视了倭国的军事实力。
  二,蒙古在战术上没有丝毫的优势,按照倭国人事后的说法,蒙古人的战斗力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强大。
  战争开始后倭国人采取了与蒙古人贴身近战的战术,这使蒙古人的弓箭和回回炮优势失效。
  虽然蒙古兵能吃苦耐劳,必要时他们可以靠吃生马肉、喝马血维持生命,且作战机动性很强,一般只带很少的粮草,士兵的吃穿问题主要通过掠夺战争地区来解决。
  可这两次东征中蒙古人无法发挥自己的特长,一直未能突入内地居民区,因此不可能有掠夺之地。
  三,蒙古在武器装备上没有明显的优势,远征倭国使得蒙古第一次遇到了武器装备不逊于自己的对手。
  倭国人装备的优势不仅在于战刀也在于武士的铁甲,据传元军普通士兵的刀剑与倭刀一碰即断,当时倭国的冶炼和刀具制作技术世界一流,倭刀的性能只有北印度和西亚出产的大马士革钢刀可以媲美。
  因此只要距离稍远,蒙古弓箭就无力穿透日本武士的盔甲,失去了赖以自豪的弓箭的威力。
  四,倭国的武士自小开始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战技远胜蒙古人,根据蒙古人的记载,倭国人擅长单打独斗,拥有强悍的战斗力。
  五,跨海作战保密不严,两次东征忽必烈都不是突然袭击,攻其不备,倭国事先都得到了情报并做出了相应的迎战准备。
  尤其是第二次东征,倭国人严密侦视了蒙元的动向,对蒙军来袭做了充分的战争准备。
  六,天公不作美,飓风帮了倭国的忙,故而后来被倭国人尊为神风。
  蒙元两次东征倭国都遭到猛烈的飓风袭击,可谓损失惨重,第二次远征时的八月一日,海上突然刮起了猛烈的飓风,风暴持续四天使得元军南方舰队的舰船基本被毁,而北方舰队的舰船也损失大半。
  北方舰队剩余的舰船搭载指挥官以及部分蒙古军和高丽军逃离战场驶返高丽,而南方军的指挥官和部分高级官员眼看回天无术也只得丢下大部队,乘南方舰队残存的几艘船逃离。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九龙山的海滩上尚留有近十万与倭国人交战的元军,这些人失去了补给和退路又无力突破日军的防线,最终陷入绝望境地。
  三天后,倭国人开始大举反攻,将残存的元军驱赶至一处名为八角岛的狭窄地区然后纵兵攻击,这使得元军大部被杀,剩余的两万多人作了俘虏,蒙元的第二次东征也宣告失败。
  每当李云天想到九龙山海滩上那十万无助的元军时心中都颇为感慨,万万想不到蒙元军队的统帅竟然把那些士兵丢在了空旷的海滩上,使得十万大军粮草耗尽后被歼,实在是令人痛惜。
  因此,为了日后能够顺利地征讨倭国,李云天很早就开始准备相关的事宜,可以说明军水师的成立就是为了对付倭国,在他看来倭国才是大明的终极敌人,务必要将其铲除,以免后患。

章节目录